展覽名稱|《我們用什麼語言在談創作》黃楚翔個展
展覽地點|新竹市鐵道藝術村-大展場
展覽日期|2022/12/20(二)- 2023/01/29(日)
開幕日期|2023/01/08(日)14:30
造句會|12/24、12/31、01/14 (14:30-16:00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【展覽論述】
在語言認知學家雷可夫(George Lakoff)與詹森(Mark Johnson)出版的《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》一書中曾提到,『我們用以思維與行為的日常概念系統,其本質基本上是譬喻的,但概念系統並不易察覺,發現其真貌的途徑之一是透過「語言」的視窗』。
構成本次展覽的主要來源是自2022年3月開始,每個月在新竹鐵道藝術村固定舉辦的創作分享會。每次分享會會邀請3位創作者來進行20-30分鐘的短講,藉由講作品來說明一些自己很在乎的事,可能是關於自己的、藝術的或是社會的。而在這些講者的口語描述中,除了雷可夫所說的「用一概念來描述另一概念」的結構譬喻潛藏其中,也包含了個人對美學的追求,以及對自身創作媒材與技術的說明。
現代藝術後所帶來的解放,讓原本不屬於藝術範疇的內容,開始進入藝術的世界,也造就了今日我們並無法單就創作媒材或形式表現來討論作品,更多時候我們討論的是創作歷程中的種種思考與選擇,換句話說也就是討論每個位創作者對「創作」的概念。
在這次的展覽中,我借用了雷可夫的結構譬喻來拆解大家描述作品的語句,而我發現當這些詞彙在去除前後描述而獨立存在時,順道也接露了某些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抱持的創作態度。而以此作為觀察也會有趣的發現,作品看似極為不同的兩位創作者,卻可能抱持著相像的創作態度,而看似進行著相似創作行為的兩人,反而卻是完全不同的出發點。
拆解、重組、表達,可以說是這檔展覽中不同階段與層次的理解,而如同展覽名稱所述「我們用什麼語言在談創作」,我試著去討論兩個問題:「構成我們認識創作的基礎概念是什麼?」以及「我們是否有從中選擇或是屏棄不用的權利呢?」。
【藝術家介紹】
黃楚翔
2019年前持續鑽研藝術創作,之後投身藝術教育中。
不限定自己使用的創作媒材或方式,因為喜歡探究藝術的多樣表現,著迷於不同媒材形式所創造出的特有語言。更準確來說,我熱衷於找尋藝術的發生時刻,一種關於自我揭露、對話溝通、認同接納的狀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➤新竹市鐵道藝術基金會FB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sinchuwarehouse
➤新竹市鐵道藝術村|新竹市東區花園街64號
➤營業時間 | 10:00~18:00(週一休館)
➤電話 | 03 562 89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