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共融專案介紹


從 1.0 的實驗,到 2.0 的對話


近年來,「友善平權」與「文化近用」成為文化藝術圈的重要議題。如何在公共藝文空間中實踐共融並確保永續,已是藝文空間經營者亟需回應的課題。智邦藝術基金會自2016年起,受新竹市文化局委託營運新竹市鐵道藝術村,專注於「駐村藝術家扶植」與「藝術教育推廣」。自2022年開始,在臺灣藝文空間連線(TASA)的引介下,基金會展開藝術共融的探索,嘗試讓視覺障礙者及多重障礙者走進公共藝文場域,並透過與智邦公益館、蘆葦啟智中心的交流,思考「藝術能否成為促進社會共融的方法?」

 

藝術共融 1.0《很高興認識你——一場友善平權的藝術展覽實驗》


為了實踐想法,基金會與智邦公益館合作,邀請駐村藝術家走入社福機構,跳脫傳統「材料包」式的創作模式,讓藝術家、機構工作者與服務對象在互動中彼此認識、共同創作。過程中,基金會透過線上會議與線下工作坊協助不同機構建立共識,並媒合3位藝術家與3間社福機構,設計並推動參與式藝術活動。


2023年8月5日,首檔藝術共融展覽於新竹市鐵道藝術村開幕,共集結8間機構與3位藝術家參與,展覽分為三大展區:

  • 機構展區:展示服務對象拍攝的《我喜歡的角落》攝影作品。
  • 共創展區:呈現藝術家與服務對象的共同創作。
  • 觀眾互動區:邀請參觀者即席參與,延伸共融的意義。


這場展覽成為藝術作為社會連結與共融實踐的第一步。


在《很高興認識你——一場友善平權的藝術展覽實驗》的觀眾互動區,觀眾只要按下按鈕,就能聽到機構服務對象的自我介紹,並透過視覺與觸覺體驗他們的自畫像。



參觀者透過影音,走進機構夥伴與服務對象的日常互動,聆聽他們真實而動人的分享



藝術共融 2.0《我們的對話練習——在言語之外,尋找對話的起點》


在 1.0 的檢討中,基金會意識到未來需要深化兩個方向:

  1. 增加藝術家與機構之間的溝通時間,建立更深理解。
  2. 擴大合作規模,超越原本的 3 組媒合。


因此,2023年9月27日,基金會啟動「藝術共融2.0」,並舉辦徵件說明會,募集8位藝術家與8間機構進行媒合。透過合作前的認識與討論,基金會鼓勵雙方從自身需求出發,撰寫並修正合作企劃,再進入實際執行。歷經 304天的協作,共計 13位藝術家、133位機構學員、38位機構夥伴、4位志工 以及幕前幕後的專案團隊參與其中。2024年9月28日,第二檔展覽正式揭幕,延續藝術共融的精神,並以機構為創作者,呈現8組不同的藝術創作案例。


下一步


從 1.0 的「初步實驗」到 2.0 的「對話練習」,基金會持續以藝術作為社會共融的橋樑。我們相信在未來,藝術不僅是創作的形式,更是連結不同群體、推動平權與共融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