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用「賞識思維」做為推廣方法?
2021年起基金會在「推廣文化藝術教育」這個任務上,希望回到本質上討論「如何讓大家更親近藝術」,和大眾站在一起改變對於「觀看藝術」的既定印象。近年「藝術進入生活」的觀念不論在藝文館舍又或是教育現場,被大量運用及提及。回應這個主題,藝術基金會藉由小型展覽「藝術是什麼 What’s Art?」和「藝術憑什麼 Why Art ?」倡議大眾一起動腦思考:什麼樣的創作會被稱為藝術?藝術家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、職業?藝術近年為什麼這麼熱門?藝術憑什麼可以作為一種思考訓練的工具?
從上述展覽回饋上,基金會逐步理解大家不是無法親近藝術,而是沒有親近藝術的方法。做為一個展覽的觀賞者,當我走進一個不太熟悉主題的展場時:「我要看什麼?怎麼看?看完之後,我又獲得了什麼?」做為藝術教育推廣者的我們,則是思考:「要如何協助觀賞者有觀看的方法,但又不限制觀看的想像。」
調查國內外普遍用來輔助大眾觀看藝術的方法裡,我們選擇了由哈佛大學教育研所提出的「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 」概念。這套概念包含了6種基本特質:【提問與探究】、【觀察與描述】、【比較和連結】、【發現複雜性】、【探索觀點】、【證據與推理】,讓我們有機會協助觀賞者採用任何學科大都會使用的「SEE THINK WONDER 看一看 想一想 問問題」的基本架構,循序漸進地發展出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|透過賞識的架構,大家可學習到 |
1. 建立屬於自己觀看展覽的方法
2. 培養邏輯思辨能力
3. 團隊討論和傾聽
4. 有機會離藝術更靠近
|我們如何實際操作?|
案例1. 當故宮文物遇上賞識思維 – 傳統文物上的觀察應用
1. 使用賞識思維的基本架構,建構觀看故宮文物的方法
2. 採用故宮文物文討論主題,結合故宮導覽老師作為知識補充,建構觀賞方式的同時也獲取文物的背景故事
3. 透過6次的課程安排,循序漸進引導參與者熟悉賞識思維
4. 6次課程安排主題,從平面單張、進入卷軸最後到立體,介紹的文物分別包含:春夜宴桃李園、交趾果然、五瑞圖、清明上河圖、鬼趣圖、嬰兒枕
▲ 2022年3月13日【當故宮文物遇上賞識思維 feat 春夜宴桃李園】活動實況
▲ 2022年3月13日【當故宮文物遇上賞識思維 feat 春夜宴桃李園】混齡參與者團體合照
案例2. 在鐵道遇上賞識思維 – 當代藝術上的觀察應用
1. 使用賞識思維的基本架構,建構觀看當代藝術的方法
2. 採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的現場展覽為討論主題,結合藝術創作者現身說法,建構觀賞方式的同時也獲取藝術家創作的背景故事、概念
3. 配合藝術村的展覽,循序漸進引導參與者熟悉賞識思維
▲ 2022年5月21日【在鐵道遇上賞識思 feat 看他一臉扁平 吳柏葳個展】活動實況,猜猜看哪些是觀者?哪些是作品?
▲ 藝術家吳柏葳為大家現場解說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