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計畫 Projects

當故宮文物遇上賞識思維

2021年起基金會在「推廣文化藝術教育」這個任務上,

希望回到本質上討論「如何讓大家更親近藝術」,

和大眾站在一起改變對於「觀看藝術」的既定印象。

近年「藝術進入生活」的觀念不論在藝文館舍又或是教育現場,

被大量運用及提及。

回應這個主題,藝術基金會藉由小型展覽「藝術是什麼 What’s Art?

和「藝術憑什麼 Why Art ?

倡議大眾一起動腦思考:什麼樣的創作會被稱為藝術?

藝術家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、職業?藝術近年為什麼這麼熱門?

藝術憑什麼可以作為一種思考訓練的工具?

 

從上述展覽回饋上,基金會逐步理解大家不是無法親近藝術,

而是沒有親近藝術的方法

做為一個展覽的觀賞者,當我走進一個不太熟悉主題的展場時:

「我要看什麼?怎麼看?看完之後,我又獲得了什麼?」

做為藝術教育推廣者的我們,則是思考:

「要如何協助觀賞者有觀看的方法,但又不限制觀看的想像。」


【看一看 想一想 問問題 當故宮文物遇上賞識思維 】的課程設計,

基金會嘗試採用哈佛大學教育研所

所提出的「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」作為觀看方法,

和第一線的導覽工作者進行課程、活動設計,以協助展覽觀賞者觀看展覽。

課程學習目標

 

- 觀看作品的方法

- 故宮文物的背景知識

- 練習邏輯思考和討論技巧

- 認識新朋友

 

Artful Thinking 賞識思維是什麼?


由哈佛大學教育研所提出的「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 」概念,希望能協助老師和學生透過視覺藝術和音樂,強化學生的思維,以及在藝術和其他領域的學習。這個概念有幾個目標,包含協助老師開啟藝術創作和課程設計之間的關聯性,以及協助老師使用藝術來引導學生開創思維軌跡

 

「賞識思維Artful Thinking 」被比喻成藝術家調色盤上6種基本顏料,並透過20種視覺思考路徑 (Thinking Routine)的靈活運用、相互調配,經由反覆練習,讓思考如同顏料般,更多元、更有層次、更豐富。「賞識思維Artful Thinking」的6種基本顏料包含【提問與探究】、【觀察與描述】、【比較和連結】、【發現複雜性】、【探索觀點】、【證據與推理】等6大思考稟性(Disposition)